香港小姐淪陷前傳
虎嗅註: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“看客inSight”(ID:pic163),撰文:崔惠彥,編輯:簡曉君。虎嗅獲授權轉載。
上屆冠軍的容顏還沒消化完,新一屆的“香港小姐”競選又來瞭,時間過得真快。
早些年,香港傳媒界曾有過這樣的說法:“最能代表香港的,不是尖沙咀的鐘樓,不是太平山的老襯亭,不是海洋公園,也不是大富豪夜總會,而是香港小姐。”
盡管如今它已難逃明日黃花的歷史宿命,但在遭遇中年危機之前,它就像盜版碟裡的港產片一樣,開啟過無數人的對於香港的想象。
這樣的妝容,香港披卦瞭大半個世紀,連綴起來,就是香港娛樂文化的興衰史
一、香港小姐的前半生:松弛、黑幕、以及全港人的希望
時間退回至1946年。彼時二戰剛剛結束,香港主權由日本移交回英國,經歷瞭數年戰爭歲月的折磨與摧殘,香港人急需一種大眾娛樂來轉移註意力。
於是,帶有慈善性質的“香港小姐”競選,便在北角“麗池空軍俱樂部”橫空出世。
這一年10月8日,另一場以募捐為目的的選美在上海新仙林舞廳舉行,此乃中國大陸第一次正式選美活動
當時世界大戰結束不及一年,廣州的“掩埋隊”每天在路上收殮無數餓死者的屍體,香港的糧食危機也日益深重——有人質疑,在此情況下,應否搞這種歌舞升平的活動。但最終,選美會還是於6月23日在麗池如期舉行。
事實上,所謂“競選”隻是一場簡單的泳衣秀。在“國際慈善遊泳比賽”的間隙,幾位妙齡女郎身穿連體泳衣,繞場一圈給中西評判打分。
各佳麗由20位評判評分,標準是身材40分,容貎40分,儀態20分。圖為當時的評分結果,來源:十一劃生
這場泳衣選美,為沉悶的香港社會帶來一道不太合時宜的風景。
在那個風氣尚為保守的年代,裸露的肩膀、雪白的大腿,以及緊身衣勾勒出的胸部線條……現在看可能不算什麼,但擱那會兒,刺激程度不亞於現場看毛片。
原本可以容納1700人的會場,最終擠進瞭2000多人,將俱樂部的木欄都擠壞瞭。
當天,數千觀眾在烈日下曝曬3個多小時,為的就是一睹佳麗身穿泳衣,從跳臺走下階梯的身影
面對市民飽滿的熱情,當年的《星島日報》評論道:“隨著和平的光臨,人們很需要找尋些趣味、輕松,或者是羅曼斯(Romance)的氣氛來調劑一下戰爭幾年來緊張慣瞭的神經。”
隻是,觀眾見到佳麗真容的那一刻,羅曼斯就幻滅瞭。
盡管大會所定的賽制十分寬松,隻要求佳麗年齡為16歲~60歲、能找到一件泳衣穿在身上即可。但由於是頭一次舉辦,故參賽者寥寥。僅有的11人中,不少還是舞廳小姐、風塵女子。
有人形容,那場選美看到的都是“松弛的線條,胖而不健的體格,萎黃的臉孔。”
香港比基尼線除毛某龜苓膏品牌廣告,圖右為首屆港姐冠軍李蘭
“海中無魚,蝦仔為大”,最終,23歲的李蘭成為香港歷史上第一位港姐冠軍,不僅由港督夫人親自加冕,還獲贈價值上千港元的司馬牌金表一隻。而選美門券所收入的8621港元,則全部用於救濟難民及殘廢軍人。
李蘭一夜成名,從此踏入演藝圈並出演瞭多部電影,成為黃飛鴻系列電影中的第一位女主角。圖為李蘭出演《審死官》中的楊秀珍
從大眾審美看來,李蘭姿色平平,難以稱得上“美麗”。但即便如此,接下來的港姐選舉盛況絲毫不減,尤其是1948年。
這一年,麗池從“空軍俱樂部”搖身一變成為“麗池花園夜總會”,而幕後推手正是叱吒風雲的“夜總會皇帝”、有“香港杜月笙”之稱的李裁法。
“麗池花園夜總會”集泳池、海浴場、舞廳、酒吧於一體,每夜衣香鬢影,觥籌交錯,一派繁榮景象
改頭換面的麗池,一躍成為城中最熱門的獵艷勝地,相當於今天北京三裡屯最火的夜店——為瞭“攪旺這個場”,李裁法接手主辦瞭這一年的香港小姐選舉。
隻是,決賽現場,秩序尤其混亂。前排的觀眾險些被擠進泳池,後排的觀眾視線則中和皮秒雷射被層層遮擋——明明花真金白銀買瞭門票,卻連佳麗的衣角都看不到。至於本來要繞場一圈的佳麗們,也因為無立錐之地,隻能在泳池一角“企定定”。混亂之中,甚至有幾雙“咸豬手”從人群中撲出,試圖對佳麗實施“胸襲”和“腿襲”。
當時的報章關於港姐決賽秩序混亂的報道
真空除毛
比賽最終在一片混亂中草草收場,“杯葛”的聲音也旋即而至。
與前兩屆“職業小姐獲榮銜”的醜聞不同,這一屆的冠軍人選被質疑是“內定”。
1948年,第三屆港姐冠軍司馬音傳聞是李裁法的“契女”,被其它落選佳麗炮轟選美不公
不知是選美黑幕讓人意興闌珊,還是由於其他不得而知的因素,連續辦瞭3年的港姐競選忽然沉寂瞭下來。直到1952年,美國舉辦首屆環球小姐競選,香港受邀作為“香港賽區”參選,選美會才得以重啟。
既然是挑選能代表香港爭艷國際的美人,這次自然兒戲不得。因此從這一年起,港姐選美成為一項獨立且正規的比賽,分為初賽、復賽和決賽三個環節,前兩個環節又分為便服、晚禮服、泳裝三場。
加上決賽,佳麗們一共要出場七次,前後持續近一個月,可謂是選美馬拉松。
大會總結瞭第三屆的失敗經驗,在泳池中搭起瞭天橋,好讓觀眾一覽無遺。現場還有一元一冊的“群芳譜”出售,方便觀眾“按圖索驥”。圖為初賽的泳裝環節,聞風而至的市民居然過萬
由於冠軍可到美國競選“環姐”,獲選的話又有機會在荷理活拍電影,當年前去報名的女子甚為踴躍。
同時,主辦方也規定,參賽者“必須具有良好品德,優美身材,和健康體魄”,不再允許舞女參選。
但盡管如此,選美依然被視為“低俗”。當時有位在天主教中學念書的學生易名參選,相片登報後,她被校方發現並開除學籍,無奈之下唯有退選。
不過,5月20日晚舉行的晚裝復賽,這位學生仍有出席,且出場時得到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
圖為報章上關於此次港姐決賽的報道,裡面提到麗池花園夜總會請來法國的“肉惑艷星”登臺,表演“奇特艷舞數十種”——或許這也是大眾對“舞廳式選美”印象不佳的緣故
決賽之夜,導演但杜宇的千金、當時隻有21歲的但茱迪“爆冷”奪冠。
在首兩輪的晚禮服環節中,她身穿的幾套天鵝絨禮服曾獲記者大贊:“身段婀娜,輕盈的微笑,有明星派頭”,但卻並非眾人眼中的“大熱門”。
有人分析,決賽當晚,5人評審團中有4人是外賓,也許是但茱迪鼻子扁塌、眼睛細長的東方面孔幫瞭她一把,成瞭洋人眼中的東方美。
但茱迪
但茱迪聽到獲選一刻,雙手掩面,似乎不敢相信
加冕儀式,中間坐著的是但茱迪。後排由左至右是李懿碧、李美梅、許露西娜、王瑜
冠軍加冕後,但茱迪肩負著“全港人的希望”,帶著40套中式禮服登上瞭飛往美利堅的班機。
有“金主爸爸”揚言,隻要但茱迪的排名比同來自菲律賓、日本和印度小姐高,就可以得到上鏡的機會,以及三千美金的月薪。
美國首屆環球小姐現場,左五為但茱迪
最終,但茱迪不負眾望,拿下瞭首屆環球小姐的殿軍(第四名)獎杯。
但茱迪獲殿軍當天,環球影片公司即答應與她簽約,令她興奮不已。圖為但朱廸在荷裡活出品的《國王與我》一片中飾演一名妃嬪
二、70年代香港夢:美貌與智慧並重
但茱迪為港姐競選開瞭個好頭,但茱迪之後,參選港姐成瞭“飛上枝頭變鳳凰”的極佳通道,無論是名門閨秀還是鄰裡小花,都覬覦起那朵鉆石後冠來。
隻是,彼時的香港正處於從小漁村蛻變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高速轉型期,老百姓尚要為衣食勞碌,根本沒空關心香港大美人是誰。整個五六十年代,港姐競選也沒有固定的主辦方,辦起來有一年沒一年的。
直到1973年,TVB(香港無線電視臺)入主港姐選拔,港姐競選才氣象一新,穩定下來一年一屆,持續至今。
70年代正值香港電視臺混戰時期,挖角常有發生。TVB接手港姐,就相當於接手瞭一個藝人儲備庫。圖為TVB藝員訓練班
而在1973年的過渡期,港島出現瞭兩位香港小姐,分別是“香港東方選美會”選出的狄波拉和TVB選出的孫泳恩。
由香港東方選美會選出的狄波拉(謝霆鋒母親)
由TVB選出的孫泳恩(中)
雖然70年代初選美風漸盛,有“工展小姐”又有“香港公主”,但由“公仔箱”直播,佳麗們身穿泳裝讓萬千觀眾評頭品足的選美還是首次。因此開山鼻祖孫泳恩也被稱為“最勇敢港姐”。
圖為孫泳恩加冕環節
事實上,TVB主辦的選美會並非“給最好看的發一個皇冠”那麼簡單。在與國語文化、上海往事周旋良久後,騰飛的香港開始大刀闊斧塑造城市名片。1976年的港姐競選宣傳詞就寫道:
“‘香港小姐競選’,目的在於選出一位才貌雙全、能真正代表香港美麗與文化的少女,提升海外人士對香港的印象。”
港姐競選,選的是“香港女性的楷模”。因此,除瞭評選標準和流程更專業之外,TVB還提出瞭那句深入民心的口號:美貌與智慧並重。在這樣的標準下,評委甚至會刻意避免當選者“過於漂亮”。
1973年到1983年十年間,港姐以“德”先行,“容”居其後。因此首屆港姐選舉,成熟穩重的孫泳恩有幸奪冠,而嬌艷的空中小姐趙雅芝(圖)隻能得第四
港人於是將選冠軍比喻為“選老婆”,不用太漂亮,最重要是賢淑大方;亞軍是“選女朋友”,不妨風情萬種;季軍則是“選小妹妹”,天真單純就好。
1977年,香港小姐史上第一個雙料冠軍朱玲玲,被人稱為“氣質高雅的港姐”“港姐中的港姐”
1979年穿泳衣的鐘楚紅,最終獲得殿軍
從孫泳恩開始,港姐們一個個高貴端莊——當然,1976年的冠軍林良蕙是個小小的意外。
當選時最激動冠軍:林良蕙
在文娛活動相對單調的七十年代,港姐一開辦就吸引瞭萬眾關註。再加上TVB悉心經營,香港人心目中的“舞廳選美”觀念逐漸轉變過來,選美成瞭個人成功路上不妨一試的捷徑。
“少女們從五湖四海出發,從紐約、上海、溫哥華趕來,接受這個神話城市的審閱。”
而港姐選舉,也開啟瞭“明星制造機”模式,佳麗們往往還沒出道,就有幾部電影等著拍。“世紀美人”趙雅芝、“夢中情人”鐘楚紅等人,幾乎撐起瞭80年代的香港影壇。甚至有觀眾評價:“如果沒有她們,華語影視圈會失去三分之一的光彩。”
港姐開始與電影、電視結下緣分。圖為《香港小姐與香港電影》,餘慕雲著
三、80年代,港姐盛世
20世紀80年代,高速發展的香港穩固瞭“亞洲四小龍”的地位,晉升“東方好萊塢”的無線也一統江湖——搭著“無線電波”的港姐,迎來瞭我等凡人肉眼可見的巔峰時期。
一年一度的港姐選舉成瞭全島的盛事。一進入夏季,無論是電視上的宣傳片、報攤上的雜志刊物,還是普通市民飲早茶時的閑談,都離不開“香港小姐”。
決賽之夜,粵港兩地居民更是癡癡地守著翡翠臺,合傢歡程度不亞於春晚。就連內陸觀眾,也從天線裡收到的TVB信號,接受過港式人體審美的啟蒙。
TVB在制作上下足重本,香港小姐競選變得更“有睇頭”。除瞭決賽夜的泳裝環節備受矚目之外,新增的外景環節也增色不少。圖為1988年李嘉欣的外景拍攝片段
肩負著“宣揚香港”KPI的港姐,不僅深獲香港市民的喜愛,地位高到可與港督出席活動。
而且宣佈中選的一剎那,便始登龍門,身價百倍,風頭一時兩無。即使落選,也有機會闖蕩娛樂圈,躋身政商界,或被揸跑車、住豪宅的貴公子相中,嫁入豪門。
邱淑貞曾於1987年參選港姐,後因整容傳聞中途退賽,但這並不妨礙她被王晶相中,晉升為一代性感女神
據1989年的港姐冠軍陳法蓉回憶,很多香港女孩小時候都cosplay過“港姐加冕”環節:“卷一根棍子當權杖,披一條毛巾在屋裡繞場一周。”
那是夢想中的高光時刻。在那個貧富差距逐漸懸殊的年歲裡,港姐就像終極美好樣本,很多平民女孩從中看到瞭希望。
泳裝問答環節也是小學雞們爭相模仿的情節。某年的問答環節便堪稱經典,一位佳麗被問及“古今中外歷史名人你會選誰做丈夫?”她答:“希特勒。我會用我的美貌感化他的野心,喚起他的愛心。”
進入到80年代,搖擺於“美貌”與“智慧”之間的審美天平也被重新設置——在穩定而富庶的社會裡,電視節目的娛樂功能占瞭上風,評委們不再避諱選手的美貌。讓觀眾賞心悅目、用收視率吸納廣告才是正經事。
1983年,張曼玉一出場,幾乎所有人的第一反應都是:“哇,好靚。”
1983年,泳衣造型的張曼玉,當年的“最上鏡小姐”被她收入囊中,可謂實至名歸
事實上,此時的香港已躋身國際大都會,港產娛樂亦獨步天下,有人感嘆:“在這種時代氣氛下,女人不可能不美。”
這一時期,遴選出的佳麗也獨具時代感和都市味
在顏值全靠老天爺賞飯吃的年代裡,1988年的“大美人”李嘉欣、1989年“最具都市氣質”的陳法蓉、1990年的“靚靚”袁詠儀、1991年“美貌與智慧並重”的郭藹明紮堆湧現。
至今港人仍感慨,那些年,真是港姐的顏值巔峰。
1988年冠軍,大美人李嘉欣,被稱為“美得石破天驚”
1989年香港小姐冠軍陳法蓉(中)
1990年冠軍袁詠儀,“靚靚”這個外號不是白叫的
1991年冠軍郭藹明,就讀於美國南加州大學機械工程學,曾到NASA兼職見習工程師,是學歷最高的港姐
1991年的季軍蔡少芬
隨著顏值達到巔峰的,還有港姐的收視率。1991年,香港小姐競選決賽當晚,最高收視達到44點,至今無法超越。隻是這一年,香港小姐也走完瞭輝煌時代的最後一步,就如作傢韓松落評論:
“香港小姐”的黃金時代,是1970年代末和整個1980年代,絕代佳人基本分佈在這個時間段。而1990年初的袁詠儀、郭藹明和蔡少芬,可視為這個時代的餘韻,尚能說明“香港小姐”的審美觀,不是《聊齋》中“羅剎海市”式的審美觀。但之後,“香港小姐”競選便走上天雷滾滾的不歸路。
當人們回顧香港小姐時,1993年總是一個分水嶺。有專欄作傢調侃:香港小姐競選就是在這一年“壞瞭風水”的。失望的市民大呼上當之餘,“長得像港姐”也成瞭坊間流行粗口。
圖為1992年無線推出的銀禧紀念票。此後,“香港小姐”的水準被比喻為一條“屢創新低的大陰線”,偶有反彈,但趨勢不改。
進入新世紀以來,選港姐更是像選特首一樣,都要被噴得體無完膚。面對狗仔隊的挖苦和香港市民對“港姐淪陷”的看衰,TVB無論再出什麼怪招,也回天乏術。
2000年後,港姐再沒出現過讓人心動的大美人,近幾年的三甲更被港人吐槽“連名字都記不住”。
萬人空巷的勢頭不再,這條古老的成名路上已人跡罕至。隻是,退一萬步講,那也不是她們的責任——消失的也許不是美女,而是那個香港娛樂業能人輩出、風起雲湧的風流年代。
那時,香港正褪下草莽,搖搖晃晃地走進唇紅齒白的浮華夢,手裡的權杖,正熠熠生輝。
腋下除毛/手臂/比基尼線除毛 - 女醫師親自操作給妳擺脫毛髮的承諾!【台北∙中和 聖雅諾美學診所】
除毛- 擺脫老舊型的除毛方式,任何毛髮一網打盡∣ 真空除毛推薦 ~ 聖雅諾美學診所
留言列表